“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”
这首诗,将佛家的空茫静远与儒家的坚持执着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,诠释了柳宗元的精彩一生,可以算得上是柳宗元人生的一个经典缩影。
--仕途失意
柳宗元,字子厚,祖籍河东永济(今山西永济县),世称柳河东,于唐代宗大历八年(公元773年)出生于当时的京城长安,唐代著名文学家、哲学家和思想家,与韩愈、欧阳修、苏洵、苏轼、苏辙、王安石、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。
柳宗元21岁中进士,26岁中博学弘辞科,一跃成为当时政治格局中的核心人物。志得意满的柳宗元要趁着青春年华实现政治理想。于是,他如一只意气风发的雄鹰,加入到了王叔文的“永贞革新”的队伍之中。王叔文最看好刘禹锡和柳宗元,遇到重要事情,常与他们商议,当时人称革新集团为“二王刘柳”。可以想见,当时的柳宗元一定有着千里马遇到伯乐的欣喜,拯救社稷与百姓的干劲十足,对前途充满了信心和期待。然而,改革仅仅持续了半年,就以失败告终,连同柳宗元在内的八人被贬官为外州司马。
--生活坎坷
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员外司马,是个不得参与处理实际政务的闲官,一个“罪官”。这时候,他和家人到永州之后,连安身之地都没有,生活悲惨不堪。还是在一位和尚的帮助下,寄宿在龙兴寺。母亲年事已高,又经过长途跋涉,再加上永州简陋的生活条件,到永州不到半年,就去世了。老母去世,对柳宗元是一大打击,他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,也是心中一道难以言说的伤痛。以前在长安,他二十七岁那年,妻子杨氏去世了。他没有再娶,却同一位歌女有了感情,生下一个女儿,名叫和娘。由于这位歌女身份特殊,他不便曝光两人的地下恋情。所以和娘长到五岁才认她为女儿,他将和娘带到永州之后,和娘又在十岁时夭折了!丧妻、贬官、丧母又丧女。命运就是这样接二连三地毫不手软地打击着柳宗元,这时候他的身体差不多垮了,差不多成了一个废人。
--儒佛并举
于是,柳宗元依靠创作排遣痛苦,俗话说,苦难出诗人。永州十年,是他仕途上的荒芜期,但却是他文学上的丰收岁月。他在永州写下了《永州八记》、《捕蛇者说》、《三戒》、《封建论》、《非普通话》、《天对》、《六逆论》等不少经典华章。他还依靠佛学来挽救内心的无助和虚弱。在柳宗元眼中,佛教不过是一种学说而已,一点也不神秘,其教义往往与《周易》、《论语》阐发的儒家思想相符合,都是为人提供精神寄托,为生活指明方向的。
然而,不能说柳宗元就此在佛的世界里终了一生。当他有机会再度出来执政,为百姓作主的时候,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儒家入世冲动,又如蛰伏已久的飞蛾一样张开了翅膀。在柳州的短短四年,他就做了几件大事。他教会了柳州人民打井,解决了人们的饮水问题。他还解放了奴婢,虽然意义远没有美国林肯解放黑奴伟大,但在当时也是相当了不起的。除此之外,柳宗元还在柳州大力发展农业、文化教育、医学等,受到了百姓的爱戴。
柳宗元的诗文作品达600余篇,有散文、议论文、寓言故事等,文章的成就大于诗。还有哲学著作,如《天说》、《天时》、《封建论》等。柳宗元的作品被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,并编成了《柳河东集》流传于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