隆中对,预言天下大势,在中国人心中他是智慧的象征;曾六次出兵攻魏,后病死五丈原军中,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。他就是诸葛亮。
--躬耕南阳
诸葛亮原本在隆中务农。平日好念梁父吟,又常以管仲、乐毅比拟自己,当时的人对他都不以为然,只有好友徐庶、崔州平、孟建、石韬相信他的才干,人称“卧龙”。他与当时的荆州名士司马徽、庞德公、黄承彦等有结交。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:“闻君择妇;身有丑女,黄头黑色,而才堪相配。(听到你要选妻,我家中有一丑女,头发黄、皮肤黑,但才华可与你相配。)”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,立即迎娶她。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,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:“莫作孔明择妇,正得阿承丑女。”
--隆中对
当时,刘备依附于刘表。后来在一次拜访司马徽时听说诸葛亮的大名。后又受徐庶推荐,刘备亲自前往拜访,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,刘备便叫其他人避开,对诸葛亮提问道:“现今汉室衰败,奸臣假借皇命做事,皇上失去大权。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与能力,想以大义重振天下,但智慧、谋略短小、不够,所以时常失败,直至今日。不过我志向仍未平抑,你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?”于是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,分析了曹操不可取,孙权可作援的形势;又详述了荆、益二州的君主懦弱,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,即说明了夺取二州的必要性及可能性;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。
--过江作说
公元208年8月,刘表病逝,其第二子刘琮继位,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,遣使投降。刘备在樊城知道后,率军队和百姓南逃。刘备到达夏口,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,鲁肃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,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,诸葛亮便和鲁肃结为朋友。到达柴桑后,诸葛亮面见孙权,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:“若果能以吴、越的大民众与中原之国抗衡,不如早和曹操断交。”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,“如果认为不能抵挡,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,向北方称臣呢!”
孙权却反问诸葛亮,刘备又何解不投降。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,说刘备有气节,绝不投降,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。孙权大怒,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,但却有所担心。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,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,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;再说出曹军其实没有百万,而且远来疲弊,正是“强弩之末,势不能穿鲁缟”;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,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,不是心服;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。孙权十分高兴,后又受到鲁肃、周瑜的谏说,决定联刘抗曹。派周瑜、程普、鲁肃等率三万水军,与曹操开战。诸葛亮便随军回到刘备处。11月,曹操在赤壁大败,回师北还。
--足食足兵
公元214年,刘璋投降,刘备入主益州。诸葛亮被任为军师将军,署左将军府事。每每刘备出兵征伐,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,为刘备足食足兵,如汉中之战就替刘备提供资援。220年,曹丕篡汉自立。221年,群臣听到汉献帝被害的消息,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,刘备不答应,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。于是刘备才答应,任诸葛亮为丞相。
--白帝托孤
222年8月,刘备在东征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,撤退至永安。至223年2月,刘备病重,召诸葛亮到永安,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,刘备对诸葛亮说:“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,必定能够安顿国家,终可成就大事。如果嗣子(刘禅)可以辅助,便辅助他;如果他没有才干,你可以自行取度。”诸葛亮涕泣的说:“臣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,报效忠贞的气节,直到死为止!”刘备又要刘禅和其他儿子视诸葛亮为父。4月,刘备逝世,刘禅继位,封诸葛亮为武乡侯,政事上的大小事务,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,由诸葛亮决定。
--诸葛亮的文学成就
文学上以散文见长,代表作有《出师表》。此文情辞恳切,为杜甫、陆游等所推崇。又有《后出师表》,其中名句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,后世广为流传。其乐府诗《梁甫吟》,亦为后人所称道。
此外还有《诫子书》、《诫外甥书》、《将苑》(又名《心书》)、《便宜十六策》。另有兵书《兵要》、《心战》、《兵法二十四篇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