舍本逐末

320059.jpg

 “舍本逐末”这个成语引自战国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上农》。

 战国时,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常有使节往来。有一天,齐王派出了一名使者到赵国去问候赵威后。

 威后接见齐使之后,使者把齐王亲笔信呈交了上去,威后没有先去拆阅齐王的信,却躬身问齐王使者道:“你们齐国今年的收成好吗?

 “好。”齐王使者答。

 赵威后又问:“黎民百姓日子过得好吗?

 “好。”使者答。

 赵威后再问:“齐王也很好吗?

 “也很好。”齐王使者答。

 使者答完话后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他是个心直口快的人,心中想什么,便直接问出来:“尊贵的威后,我奉我国大王的旨意,专程向您来问安。照说,您若问的话,也该先问候我们的大王。可您先问的却是年景和百姓,您怎么把低贱的摆在了前头,而把尊贵的放在了后面呢?

 赵威后微笑着说:“话可不能这么说。我之所以这么问,自有我的道理。”

 使者纳闷地问:“什么道理?

 赵威后说道:“你想想看,假如没有好年景,那黎民百姓靠什么活下去呢?假如没有黎民百姓,又哪里有大王呢?所以说,我这样问才合乎情理;不这样问,便是舍本逐末。你说是不是这样呢?

 齐使对威后的治国理念大为折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