愚公移山

在中国古代,有个老人,名字叫愚公,他已经快要九十岁了。他家的门口有两座大山,一座叫太行山,一座叫王屋山,两座山挡住了人们的路,人们进进出出非常麻烦,每次都要绕很远的路。

愚公对这个状况早就不满意了。终于有一天,愚公召集了全家人,说:“咱们家门前的这两座大山,挡住了咱们出门的路,咱们每次出门要走很多冤枉路,浪费时间而且耗费体力。既然这样,不如全家一起,把这两座大山移走,你们觉得怎么样?”

愚公的妻子听了之后,觉得搬走两座大山也太困难了,可是愚公的儿子们、孙子们都觉得愚公说得很有道理,纷纷表示赞同,于是大家决定,明天就开始动手把两座山移走。可是愚公的妻子又提出了一个问题:“两座大山不是那么好移的,我们在这个地方已经生活很久了,大家一直都是这样过来的,那为什么不可以一直就这样过下去呢?况且,这两座山这么大,就算你们把山一点点移走了,那么多的泥土和石头又可以放到哪里去呢? ”

听了愚公妻子的话,大家立刻讨论起来,最后想出一个办法:把山上的石头和泥土,运送到海里去。

一切都商量好了,愚公第二天就带着一家人开始移山。愚公的邻居中有一位是寡妇,她有一个七八岁的儿子。她听说愚公要把山搬走,十分高兴,让她的儿子也去给帮忙。可是大山实在是太大了,愚公一家搬山的工具又只有锄头和背篓,而且大山离大海非常非常远,一个人每天还走不了两趟。就这样干了一个月,虽然愚公一家都很勤劳的工作,可是大山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变化。

有另外叫智叟的老头,人们都觉得他和他的名字一样,是个聪明人。他知道了愚公一家人搬山的行为,觉得非常可笑。有一天,他看到了愚公,就对愚公说:“愚公,你也这么大的岁数了,身体又不好,两座大山又这么大,你怎么可能搬走这两座大山?”

愚公很生气,说:“你虽然名字叫做智叟,可是我觉得你还不如我邻居家的小孩聪明。没错,我老了,快要死了,可是我还有儿子,我的儿子死了,还有孙子,就这样,子子孙孙,一直传下去,没有穷尽的一天。而山上的石头却是少一点儿是一点儿,永远都不会再长出一粒泥、一块石头的。我和我的子孙们就这样天天搬,月月搬,年年搬,又怎么会搬不走这两座山呢?”

自以为是的智叟听了愚公的话后,也没有话可以回答了。

愚公带领着一家人,不论是炎热的夏天,还是寒冷的冬天,没有一天休息,天天起早贪黑挖山不止。山神害怕他们真的一直会挖下去,于是把这件事情禀报了天帝。天帝得知后,被愚公的行为打动了。他派了两名神仙到人间把太行山和王屋山搬走了。